積勞成疾的治療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3 02:57:00
導語:積勞成疾的治療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勞動疾病預防DiseaseLiTiankuncauseswhichbytheworkLiTiankun
【論文摘要】勞動過程中引起的疾患都是長期的強制體位、器官過度緊張或局部壓迫摩擦所致,而過度緊張和繁重的體力勞動,以及不良的勞動環(huán)境條件往往是促使這類疾病發(fā)生的原因。改善勞動條件和操作方式,是減少這類疾患的根本方法。
【Abstract】inthelaborprocesscausesillnessallislong-termforcesthebodyposture,theorganhypertensionorthepartialoppressionfrictionistheresultof,buthypertensionandarduousphysicallabor,aswellasnotthegoodworkenvironmentalconditionoftenurgesthereasonwhichthiskindofdiseaseoccurs.Theimprovementworkconditionandtheoperatingmode,arereducesthiskindofillnessthebasicmethod.
【Keywords】worksthediseaseprevention
1勞動時強制體位容易引起的疾患
在生產勞動中,某些作業(yè)需要人體長時間保持一定的體位,或個別器官系統(tǒng)處于過度緊張狀態(tài),這就會使某些部位受到壓迫、牽引或摩擦,引起機體發(fā)生功能性或器質性變化,甚至形成職業(yè)性疾患。
1.1立位作業(yè)容易引起的疾患:下背痛,這是一種常見的勞動損傷,半數以上勞動者在其身強力壯的期間都曾患過下背痛。職業(yè)性下背痛可分為三種:腰肌不全、腰痛和坐骨神經痛。負重且需要經常彎腰或轉體的作業(yè)發(fā)病率較高,如搬運工、護理人員及其他重體力勞動者和需要長時間維持某種體位或不自然姿勢的人危險性很高。發(fā)病的原因可能與腰部負荷過重、疲勞積蓄有關。腰肌不全和腰痛表現為下背部疲勞、強直或疼痛,發(fā)作時常使人喪失勞動能力,檢查可見沿脊椎肌群極度緊張,觸摸患者肌肉或柱骨棘突時有疼痛感。坐骨神經痛呈放射性,可放射到大腿后、側部和小腿,腳趾常發(fā)麻或有刺痛。
下肢靜脈曲張,多見于長期站立和行走的作業(yè),如警察、裝卸工、紡織工、售貨員等,女性多于男性。常出現在大隱靜脈和皮下靜脈吻合處,在小腿內上部可見明顯的皮下靜脈曲張和小腿及腳部水腫。工作時雙腳容易疲勞、墜脹、下肢發(fā)冷,皮膚瘙癢。立位負重作業(yè)還可見睪丸靜脈曲張,婦女外陰靜脈曲張和痔瘡等。
脊柱彎曲,多見于長期傾斜、彎曲的立位和負重行走的作業(yè),一般無疼痛,表現為駝背、脊柱側凸或脊柱關節(jié)變形。
扁平足,在長期站立、行走、負重和用腳動控制器的作業(yè)中容易發(fā)生,如沖壓工、模鍛工,骨化尚未完全的青少年若從事這類作業(yè),更容易發(fā)生。扁平足引起下肢各肌容易疲勞、跖部疼痛、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等。
1.2坐位作業(yè)容易引起的疾患:從生物力學的觀點看,坐位時肌肉緊張的程度要比立位輕一些,但如果長時間腰背、手腳沒有合適的支撐物時,也可以引起肌肉和關節(jié)的過度緊張或疾病。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從事視屏作業(yè)和辦公自動化的人員迅速增加。這類作業(yè)的特殊性質,如精神緊張、操作單調、強制體位等,可對作業(yè)人員產生一系列影響。表現為視覺系統(tǒng)的眼睛緊張、疼痛、視力減退、眼肌麻痹等;肌肉系統(tǒng)的頸肩腕綜合癥,如頸肩部肌肉疲勞、疼痛,腕部肌腱或腱鞘炎癥等;心理和神經系統(tǒng)的變化,抑郁、神經衰弱等。
2個別器官緊張容易引起的疾患
腱鞘炎,常見于指、掌迅速活動或前臂用力的作業(yè),如包裝、打字、檢驗工等。損傷多發(fā)生在負擔最重的肌腱,可沿前臂筋膜和肌腱之間發(fā)展。癥狀為疼痛,動作時發(fā)出摩擦聲?;颊叱D芾^續(xù)工作,但稍感吃力。
職業(yè)性痙攣,主要是由于執(zhí)行細小的動作引起的,多見于手工編織工、鋼琴家、小提琴家等,痙攣為強直性的,很難克服,常被迫停止工作。
神經肌痛,多發(fā)生于長期處于強迫體位而使一定肌群呈緊張狀態(tài),或進行迅速而微細動作的人,如礦工、卡車司機、報務員等,癥狀為負擔最重的肌肉群疼痛,伴有血管神經痛,夜間加劇,肌張力降低甚至萎縮,脫離工作后癥狀消失,但易復發(fā)。視覺器官過度緊張,從事精密儀器加工、排版校對等作業(yè)以后,往往出現急性癥狀,如眼痛、頭痛、眼睛充血、流淚、調節(jié)障礙、眼睛浮腫等。
胼胝,可見于四肢或軀干,由于經常和工具或其他物體發(fā)生壓迫和摩擦,引起局部皮膚反復充血,使表皮發(fā)生上層細胞增殖及其上層細胞角質化。手和腳的胼胝有時能引起劇烈疼痛,廣泛的手掌或指掌面的胼胝化,則能限制手的活動,影響其感覺靈敏度。
滑囊炎,主要是由于長期強烈的壓迫和摩擦所致,很多工種可以導致滑囊炎,人體的許多部位,如肩、膝、上臂等都可能發(fā)生,職業(yè)性滑囊炎多為慢性的,一般輕微,僅有輕度局部疼痛、腫脹,功能改變不大。
3預防勞動疾患發(fā)生的方法
勞動過程中引起的疾患都是長期的強制體位、器官過度緊張或局部壓迫摩擦所致,而過度緊張和繁重的體力勞動,以及不良的勞動環(huán)境條件往往是促使這類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從技術改造入手,用機械化、自動化的作業(yè)替代這些繁重、緊張的作業(yè),改善勞動條件和操作方式,是減少這類疾患的根本方法。但是在條件所限,尚不能達到要求的情況下,注意以下幾點,還是可以預防和減少這類疾患的發(fā)生。
3.1改變不良的工作體位,盡量把屈曲、傾斜的體位改為端正的體位;把立位改位坐位,并使其舒適端正,高矮適合。工作臺和座椅的高矮和距離要根據人的高度和長度調節(jié)。
3.2為防止壓迫和摩擦引起的疾患,應使用形狀合宜、軟硬適度和不導熱的把手,工具經常接觸人體的部分應有軟墊,并采用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
3.3男女工人推拉裝卸和抬舉重物的重量標準,應按規(guī)定的勞動負荷限量并嚴格加以執(zhí)行。這對避免勞動造成的損傷,特別是女工、未成年工更為重要。
3.4對勞動者進行職業(yè)訓練,如訓練工人抬舉重物時身體應盡量靠近物體,緩慢平穩(wěn)地舉起,不要突然猛舉或扭轉軀干,以避免扭傷、下背痛和疝氣等。合理組織勞動,根據個人的體質選擇適當的工作,安排適當的工間休息或交替更換崗位等。
3.5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如盡量避免高溫高濕,對預防職業(yè)性下背痛、關節(jié)炎等具有一定的作用。給予充足合理的照明,是預防神覺器官緊張的重要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