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質與大學語文論文
時間:2022-01-26 02:52:15
導語:人文素質與大學語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胸無大志,理想信念缺失
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無論是企業(yè)還是其它單位,都不缺人,缺乏的是人才。因此,對人才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高等學校為了自身利益以及提升學校的就業(yè)率,必須按照企業(yè)的要求來設置課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和企業(yè)都獲得了發(fā)展,然而,由于技術教育的價值超過了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價值,使得一些大學生處在學習階段的時候,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功利主義思想表現非常嚴重,失去了對理想信念的堅持和追求。
1.2人文知識缺乏,人文素質低下
大學期間,由于是以專業(yè)來進行學習的,人文素養(yǎng)等通識類課程在一些學校開設的比較少。除此之外,由于受功利主義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熱衷于考取各種證書,而對人文素質類的課程重視不夠,這也造成了人文知識欠缺以及人文素質的低下。
1.3缺乏社會責任感,獨立性較差
由于現代社會獨生子女較多,再加上受社會上個人主義思想的侵蝕,一些大學生盲目地追求個性,對他人和社會缺應有的責任感。再者,當代大學生由于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缺乏挫折的歷練,因此一旦遭遇困難,或者求救于人,或者退縮,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差。
2大學語文教學對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主要功能
2.1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大學語文教學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大學語文上,眾多的名家名作中的精華可以供我們汲取。通過學習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中的精華,可以大大提升大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從而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學習了語錄體散文《論語》以及《孟子》之后,學生可以從中受到啟發(fā),領悟到做人的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可以更好地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任。
2.2拓寬文學視野,提升人文修養(yǎng)
從高中進入大學,必須進行角色的轉變。一些在高中時代沒有碰到過的問題,在大學時代都會出現。如何去學習,如何與同學和睦相處以及如何與老師相處,這都是必須要處理好的問題。而通過大學語文的學習,在名家名作中汲取了人文素養(yǎng)的汁液,可以大大提升自身素質。人文涵養(yǎng)提升了,才能在同學中樹立起威信,才能贏得同學的尊重,從而為踏入社會大舞臺提前做好準備。
2.3提升審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大學語文的功能還在于通過那些經過歷史沉淀的文學作品來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以及審美層次。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增強了調控情緒的能力,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3以大學語文教學促進人文素質提升的主要措施
3.1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學語文也不例外。因此,在進行大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力求學生主動地學習,主動去欣賞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以及不斷提升自己的想象力。教學時,要特別重視對學生語言知識的傳授,同時,還應該教給學生受用一生的處世哲學。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利用電影、講座以及演講等方式,向學生傳授人文知識,傳遞做人理念。要將“授業(yè)”與“育人”結合起來,使用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來滋潤學生的心田,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從而不斷增強人格的修養(yǎng)。
3.2精心選擇教學內容
由于大學的課時有限,因此要精選教學內容。大學語文的教學應該把重心放到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上面,因此,要選擇那些經過歷史檢驗的優(yōu)秀的經典文學作品。雖然經歷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這些作品的魅力依然不減,它們所蘊含的哲理同樣適用于今天。在大學語文教學上,要按照不同時代,選擇不同的經典作品,讓學生通過文學作品充分領悟到先哲過人的智慧以及作品高超的藝術性。
3.3改革考核方式
當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大學語文考核方式沿用的還是中學時的閉卷考試方式,重點考察的是學生對文言知識的掌握,客觀題較多,能夠訓練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題目較少,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在考核上,應該將試卷考核與平時的考核相結合,同時試卷題目應該以主觀鑒賞題目為主,這樣才能真正考察出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領悟程度。
4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作為高等學校文科基礎課程之一,對于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健全學生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創(chuàng)新大學語文教學方法,完善考核方式,不斷提升大學語文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人文素質不斷提升。
作者:謝玉珊單位:包頭鋼鐵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