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分析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04-08 03:14:04

導語:藥物分析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物分析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針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藥物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依托云班課信息化平臺,采用開發(fā)內化創(chuàng)新教學法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提出了藥物分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的思路,并通過教學案例對實施過程進行闡述,旨在為藥物分析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藥物分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開發(fā)內化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很多教育工作者開始嘗試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1]。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設計與具體實施方法[2],是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以具有我校特色的“開發(fā)內化創(chuàng)新”教學法為核心,依托“云班課”在線學習平臺,構建藥物分析課程線上線下學習環(huán)境,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課程設計與實施研究,旨在為藥物分析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一、藥物分析教學存在的問題

藥物分析是藥學類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藥物質量分析、基本方法技術和常用代表性藥物的分析規(guī)律,是一門具有很強綜合性、實踐性與應用性的學科[3]。藥物分析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具備強烈的藥品質量全面控制的觀念,使學生掌握藥物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從而能夠勝任藥品研究、生產、供應、臨床使用及監(jiān)督管理過程中的分析檢驗工作,并具備創(chuàng)新研究和解決藥品質量問題的思維和能力[4]。本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學生課堂以外接觸到的相關學科前沿和社會熱點較少,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2)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收[5];(3)課堂討論較少,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夠,導致知識的單向傳輸;(4)平時成績評價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大,客觀性和科學性不足。因此,傳統(tǒng)教學方式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思路

為解決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為醫(yī)藥行業(y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專業(yè)技術人才,本課程以“開發(fā)內化創(chuàng)新”教學法代替?zhèn)鹘y(tǒng)的“滿堂灌”。該教學法以開發(fā)潛能、內化知識、促進創(chuàng)新為理念,將教學時空擴展到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始終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課前“引導”、課后“研習”倡導學生自主探究、科學求證,發(fā)現(xiàn)學生個性特長;通過課中“檢驗”“精講”提升學生問題意識,促使不斷思考,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通過課中“互動”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辯論,在思想碰撞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因此,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具體的設計思路為:(1)以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線上SPOC,為學生提供更為系統(tǒng)、全面的學習資源,輔助線下教學;(2)以“云班課”信息化平臺為線上和線下教學主要平臺,對小組討論、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隨堂測試等教學活動進行電子化管理;以智慧教室為線下教學環(huán)境,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和課堂互動與討論,“云班課”平臺自動統(tǒng)計學生經驗值,使教學過程管理更加科學、平時成績評定更加客觀;(3)合理分配線上線下學習內容,突出教學內容重難點,及時增補藥物分析前沿和熱點,體現(xiàn)教學內容先進性。線上內容側重簡單易學的、以課前和課后自學為主;線下理論學習側重難度較大及容易混淆的內容、以精講和互動答疑討論為主;線下實踐訓練充分利用線上虛擬仿真訓練平臺和實驗室操作訓練,注重理論知識的內化、應用及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4)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注重平時成績過程性評價,將平時成績在課程總評中的比例提高到60%。

三、教學案例分析

運用“開發(fā)內化創(chuàng)新”教學法,依托“云班課”信息化平臺,使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有機結合,讓學生忙起來。(1)注重課前引導。①利用線上SPOC平臺,學生自主學習中國藥科大學柳文媛教授主講的《藥物分析》中巴比妥類藥物分析的視頻資源、完成測試和作業(yè),教師網上答疑。②利用“云班課”平臺的“資源”功能,線上推送相關的資源及預習題,推送教學內容清單和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目標和任務、完成預習題,加大課前學習投入,科學“增負”。(2)課中精講重難點,加強課堂互動。①利用“云班課”的“簽到”功能進行考勤管理,利用“測試”功能檢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預習效果、對重點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了解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難點。②針對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精講,通過“資源”推送的熱點問題和案例導入新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利用“云班課”的“課堂表現(xiàn)”功能進行提問,開展師生互動。③通過“云班課”的“輕直播/討論”開展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加強生生互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教師最后點評和總結,幫助學生歸納重點知識,便于課后復習鞏固。(3)課后線上釋疑解惑。①通過“云班課”平臺,布置作業(yè)、復習題及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題和答疑解惑,促使學生內化知識;②針對學生線上學習測試結果,有的放矢地進行重點輔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是傳統(tǒng)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相結合,通過線上資源學習和線下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新知的學習與掌握。本課程利用線上線下混合組織教學,運用“開發(fā)內化創(chuàng)新”教學法實施教學,更好地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資源建設、教學設計和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學設計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本課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將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有機結合,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通過“云班課”線上平臺推送預習思考題,引導學生課前學習國家精品在線課程視頻和教學資源;線下課堂進行預習效果檢驗、重難點精講、小組互動、深度討論;課后通過線上作業(yè)和答疑引導學生及時復習與鞏固。在這種教學設計下,學生課堂外學習時間與課堂內的比例為3∶1以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近三年,本課程運用“云班課”平臺有效組織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推送各類學習資源276個,開展預習測試、任務作業(yè)、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投票問卷、課堂表現(xiàn)等各類教學活動187次,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學生平時成績由云班課信息化平臺自動生成,避免了評價的主觀性和隨意性,使課程評價方式更加科學。

參考文獻:

[1]韓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教與成才研究,2020,2:12-13.

[2]謝昕,姜其華,王?。呗毟邔V扑庮愓n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前端分析[J].科學大眾,2019,12:176.

[3]崔俐俊,王小芬,張宜凡.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法在藥物分析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24:119-120.

[4]杭太?。幬锓治觯跰].(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3.

[5]孫福才,季東軍,劉曉春.基于“智慧樹”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20,1:103-104.

作者:劉陽 馬明蘭 畢曉賓 汪詩夢 王小華 單位:武昌理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多肽糖尿病藥物湖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湖北省生物多肽糖尿病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