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道路交通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7 09:49:00

導語:農村道路交通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道路交通管理調研報告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全力以赴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工作,經國務院批準,從2009年3月1日起,財政部、國家發(fā)改委、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等7部門聯(lián)合推出了“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新政,決定對報廢并換購輕型載貨車、購買微型客車或摩托車的農民一次性給予相應的經濟補貼。這是繼“家電下鄉(xiāng)”后國家出臺的又一項惠農政策,對刺激市場消費和強力拉動內需,促進汽車工業(yè)健康發(fā)展,改善農村地區(qū)出行條件都具有十分重大而積極的意義。

然而,“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隨著農村商機的開發(fā)和國家對農民購車優(yōu)惠政策的實施,“滾滾春潮”會帶來農村機動車和駕駛人數(shù)量的迅猛增加,并大大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前進步伐,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另一方面與之形成反差的是鄉(xiāng)鎮(zhèn)落后的交通觀念,低等級的道路基礎設施還難以在短期內更新,使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和事故預防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源頭不治,事故難防。這是來自基層交警的聲音。如何搞好“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后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chuàng)造一個平安、和諧、穩(wěn)定的交通環(huán)境迫在眉睫,筆者就當前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現(xiàn)狀,交通管理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對策,簡單談一下個人的粗略看法:

一、“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給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帶來的新挑戰(zhàn):

“政府出錢補貼,鼓勵農民購車”。這在幾年前是農民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卻變成了活生生的事實。近年來,農村“村村通”公路發(fā)展迅速,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發(fā)展內需政策必將促進農村道路更快發(fā)展,值得關注的是,市(縣)鄉(xiāng)道路通車里程在快速增長且道路等級也在不斷提高的同時,隨之隱藏的道路交通安全風險也不斷加大,“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戰(zhàn)略的實施必將成為農村新一輪發(fā)展的動力,同時也給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帶來了許多嚴峻的新挑戰(zhàn),凸現(xiàn)為道路交通事故的新增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狀況差。如鄉(xiāng)(鎮(zhèn))分洪轉移公路,“村村通”公路,大多存在路面設計不合理,道路狹窄,道口多,有的坡度偏高、彎道偏急、缺乏標志標線,安全防護設施缺乏,道路沒有人養(yǎng)護等問題。農村道路大都路面狹窄且由于通行寬度只有5米左右,易造成行人、各類非機動車、機動車無法分離,出現(xiàn)混行路面并交會困難。這些不僅給農村交通安全帶來潛在性的危害,也給管理帶來困難,使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勢處于異常嚴峻的時期。

(二)、新車發(fā)展迅猛,舊車安全技術依然堪憂。目前,各地正貫徹實施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優(yōu)惠政策,輕型載貨汽車、微型客車、摩托車均在經濟補貼范圍,勢必帶動新一輪農村機動車的快速增長,新車的增長和舊車的替換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內不會得到根本解決。有的農民盲目購車,互相攀比,由于未參加學習“培訓”,大多數(shù)人無證駕駛,技術生疏,車輛無牌無證上路違法行駛,存在潛在的交通安全隱患。

(三)、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警力嚴重不足。以筆者所在的(洪湖交警)四中隊為例。交警四中隊現(xiàn)有民警4人、(協(xié)警)1人,管轄洪湖市東片7個鄉(xiāng)鎮(zhèn)、管理區(qū),轄區(qū)人口21.6萬,行政村158個,長期以來擔負著轄區(qū)全長182公里的3條交通主干線(其中103省道64公里、329省道48公里、沿江公路70公里)的道路交通管理和處置突發(fā)的交通事故任務。有限地警力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省級公路上,而轄區(qū)鄉(xiāng)村道路管理基本上處于失管、漏管、“死角”、“肓區(qū)”的失控狀態(tài),由于管理措施跟不上時展需求,部分農民車禍傷殘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家庭返貧情況日趨突出。

(四)、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綜合管理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由于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未得到社會和保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足夠重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容易被忽略,道路交通安全的社會化綜合管理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交通管理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廣大農村農民群眾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貧乏,交通安全及相關法制意識不高,自我保護意識差。

二、建議及對策:

“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后,如何為農村經濟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為新農村建設保駕護航?這是新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筆者認為:應該把“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服務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作為農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結合點,切入點和著力點,不斷強化源頭管理,全力構筑農村交通安全管理體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問責制。建立和完善各級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聯(lián)席會議制度,側重研究和部署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和管理的問題,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目標納入各級領導政績的范圍,形成由政府牽頭直到村委會,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構建長效機制,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全面推行道路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工作。當前,交通管理工作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出路也在農村,抓好了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也就抓好了全市的交通安全工作,要確保農村道路安全暢通,必須走社會化之路。動員各職能部門、全社會出錢出力,共建共管,嚴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強化責任,狠抓落實。此外,對農村道路隱患再進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和整改,實行農村道路的建、管、養(yǎng)目標管理,充分提高和發(fā)揮各鄉(xiāng)鎮(zhèn)、村養(yǎng)路積極性和主動性,徹底消除交通安全隱患。

(三)、由政府牽頭,組織多部門開展針對農村汽車、摩托車的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全力預防群死群傷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要不定期地組織公安、交通、農機、工商、安監(jiān)等部門,適時開展各類專項整治,從嚴查處農用車、摩托車等違法載人行為。要堅持專項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在解決突出問題上見成效,把工作的重心始終放在長效管理上,并找準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這樣有利從“應急式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從人力“粗放式管理”向科學“集約型管理”轉變,這是走出困境和突現(xiàn)交通管理工作長效化的必經之路。為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和縣鄉(xiāng)道路的監(jiān)管,嚴查低速貨車、三輪汽車違法載客和客車超員、超速、機動車無牌無證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堅決預防和減少縣鄉(xiāng)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

(四)、為享受補貼的車輛辦理牌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新政的實施,必然會刺激農民消費,產生新一輪的汽車和摩托車購銷熱潮。由于長期以來農村群眾中存在著“摩托車不出村、不進城就不上牌”的錯誤觀念,新購摩托車的不上牌的現(xiàn)象可能會加劇,針對上述可能產生的問題,在這股即將形成的汽車,摩托車購銷熱潮到來之前,公安交警部門要充分做好準備,采取積極措施去應對;一是在縣鄉(xiāng)設置的汽車、摩托車購銷點中選擇具備條件的汽車、摩托車銷售商代辦車注冊登記業(yè)務;二是在鄉(xiāng)鎮(zhèn)交警中隊、派出所開辦摩托車注冊登記業(yè)務,方便群眾就近辦理;三是組織民警不定期深入鄉(xiāng)鎮(zhèn)、村,主動上門為群眾辦理摩托車注冊登記業(yè)務;四是對享受財政補貼優(yōu)惠政策的機動車注冊登記實行歸檔專門管理,定期分析上牌入戶情況,并通過與財政部門發(fā)放財政補貼的名單比對,督促未上牌入戶的車主盡快到公安部門辦理注冊登記業(yè)務。

(五)、深入交通安全宣傳“五進”工作,不斷鞏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群眾基礎,著力構建交通安全宣傳“五進”活動的長效機制,針對部分農民群眾受教育的程度和法律意識相對較低的情況,要深入村組開展形式多樣、通俗易懂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區(qū)、村鎮(zhèn)、企業(yè)內部的宣傳櫥窗,板報宣傳駕駛無牌無證、假牌假證、挪用號牌機動車上路行駛的危害,增強群眾法制意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展板、宣傳車等形式,在學校、村委會等公共活動場所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并通過分析發(fā)生在農民身邊的交通事故案例,講清違法行車、違法載人等造成事故對本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危害性,讓群眾都來關注交通安全、都來參與交通安全管理,努力營造社會各界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支持交通管理工作者的良好氛圍,更好地服務車輛下鄉(xiāng)政策的全面落實。

(六)、建立健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機制?!捌嚹ν熊囅锣l(xiāng)”新政的實行,主要是讓農民朋友得到實惠,要使這項政策落到實處,離不開職能各部門的相互配合。因此,可以借助“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的東風,推動建立健全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機制,使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后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通過實施“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新政,在地方政府的強有力領導下,多部門各司其職,相互協(xié)作,特別是通過給汽車、摩托車注冊登記提供“一站式”服務,把不同部門的資源整合到一起,進一步形成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